0.115922s
首页 / 服务中心 > 汽车知识 / 【用车技巧】第五期:汽车制动系统保养要点,守护每一次平稳停车

【用车技巧】第五期:汽车制动系统保养要点,守护每一次平稳停车

时间:2025-07-21 12:18
作者:运营服务部
汽车制动系统是保障行车安全的核心部件,被称为 “车辆的生命线”。无论是日常通勤还是长途驾驶,制动系统的灵敏度和可靠性都直接关系到车内人员和道路其他参与者的安全。一旦制动系统出现故障,后果不堪设想。本期就为大家详细解析汽车制动系统的保养知识,助你时刻掌握制动安全。
一、制动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想要做好制动系统的保养,首先需要了解它的基本构成。汽车制动系统主要由以下部件组成:
制动踏板:驾驶员通过踩踏力度控制制动效果的操作部件。
制动总泵与分泵:总泵将踏板的机械力转化为液压能,通过制动液传递至各个车轮的分泵;分泵再将液压能转化为机械力,推动刹车片(或蹄片)与制动盘(或制动鼓)接触。
制动盘 / 制动鼓:安装在车轮上的旋转部件,与刹车片(蹄片)摩擦产生制动力。目前多数乘用车前轮采用制动盘(盘式制动),部分车型后轮为制动鼓(鼓式制动),盘式制动散热性更好,制动效果更稳定。
刹车片 / 制动蹄片:与制动盘(鼓)接触产生摩擦的部件,是制动系统的 “消耗品”,需要定期更换。
制动液:传递液压能的介质,具有不可压缩性,其性能直接影响制动效果。
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刹车片与制动盘(或蹄片与制动鼓)的摩擦,将车辆的动能转化为热能,从而实现减速或停车。
二、制动系统的常见故障与预警信号
制动系统出现故障前,往往会发出一些 “预警信号”,及时捕捉这些信号能有效避免危险。
信号一:制动踏板异常
  • 踏板变软、行程变长:踩下制动踏板时感觉明显变软,需要踩得更深才能达到以往的制动效果,可能是制动液不足或存在泄漏,也可能是制动总泵、分泵故障。
  • 踏板震动或异响:踩踏板时伴随明显震动,或发出 “咯噔咯噔” 的声音,可能是 ABS 系统介入(湿滑路面急刹时属于正常现象),但若在干燥路面轻踩刹车就出现震动,需检查 ABS 传感器或制动盘是否变形。
  • 踏板回位缓慢:松开踏板后,踏板不能快速回位,可能是踏板联动机构卡滞或制动总泵故障。
信号二:制动时异响
刹车时发出尖锐的 “吱吱” 声,多数是刹车片磨损到极限(刹车片上的磨损预警片与制动盘摩擦产生),提示需要更换刹车片;若发出 “哐当” 等金属撞击声,可能是刹车片固定件松动或制动盘、制动鼓磨损过度,应立即停车检查,避免继续行驶导致制动失效。
信号三:制动跑偏
制动时车辆向一侧偏斜,可能是两侧刹车片磨损不均、制动分泵故障,或轮胎胎压不一致等原因导致,这种情况会严重影响制动安全性,需及时检修。
三、日常保养与维护技巧
定期保养能让制动系统始终保持良好状态,避免突发故障。
定期检查刹车片 / 蹄片厚度
刹车片是制动系统的核心消耗部件,其厚度直接影响制动效果。一般来说,刹车片的厚度在 10-12mm 左右,当磨损至 3-5mm 时,就需要及时更换(不同车型的更换标准略有差异)。车主可通过轮胎与制动盘之间的缝隙观察刹车片厚度,也可在每次车辆保养时让维修人员检查。此外,更换刹车片时,建议同时检查制动盘的磨损情况,若制动盘表面出现明显划痕、凹槽或变形,应一并更换,避免新刹车片与旧制动盘配合不良导致制动异响或效果下降。
按时更换制动液
制动液具有吸湿性,长期使用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导致沸点降低,在连续制动时容易产生气阻,影响制动效果(严重时可能导致制动失灵)。因此,制动液需要定期更换,一般建议每 2 年或 4 万公里更换一次(以先到者为准),具体可参考车辆说明书。更换制动液时,需选择与原车规格匹配的型号(常见型号有 DOT3、DOT4、DOT5.1 等,不可混用),并彻底排出旧液,避免新旧液体混合影响性能。
保持制动系统清洁
行驶在泥泞、积水路面后,制动系统可能会沾染泥沙,影响制动效果。建议在通过恶劣路况后,轻踩几次刹车,利用制动产生的热量将泥沙烘干,避免泥沙附着在刹车片与制动盘之间。此外,定期清理制动盘、轮毂上的油污(如不小心沾染了机油、润滑脂),油污会导致刹车片打滑,严重降低制动性能。
避免频繁急刹与 “热衰减”
频繁急刹车会使制动系统温度急剧升高,导致 “热衰减” 现象(制动效果暂时下降),尤其在山路下坡、连续弯道等场景,应提前减速,采用点刹方式控制车速,避免长时间踩着刹车不放。若发现制动踏板变软、制动效果下降,可能是出现了热衰减,应立即停车降温,待制动系统温度恢复正常后再行驶。
四、特殊场景下的制动使用注意事项
雨天 / 湿滑路面
雨天路面摩擦力减小,制动距离会明显延长,此时应提前减速,与前车保持更远的安全距离,避免急刹导致车辆打滑。若车辆配备 ABS 系统,急刹时踏板会出现震动,这是系统正常工作的表现,应继续稳住踏板,不要松开。
冰雪路面
冰雪路面制动难度更大,建议更换雪地胎或安装防滑链,制动时采用 “轻踩慢刹” 的方式,利用发动机制动(手动挡挂低档位,自动挡切换至运动模式或低速挡)辅助减速,减少刹车的使用频率。
长下坡路段
长下坡时若长时间使用刹车,容易导致制动系统过热失效。此时应结合发动机制动,将挡位切换至低速挡(如手动挡 3 挡以下,自动挡 L 挡或 2 挡),让发动机牵制车辆减速,仅在必要时轻踩刹车,避免连续制动。
制动系统的保养没有 “捷径”,唯有定期检查、及时更换磨损部件,才能确保每一次制动都精准可靠。下期我们将分享汽车发动机的日常保养技巧,敬请期待!